28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獲悉,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超細、高繁阿爾巴斯絨山羊新品種(系)培育及高效生態養殖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專家驗收,該專項可提高絨山羊品質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外市場對毛絨細度需求的增大,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先后開啟育成超細型細毛羊品種之路。與綿羊相比,絨山羊在此領域的發展相對落后。
我國是山羊絨的主要生產國,內蒙古是絨山羊主要養殖區。為解決絨山羊個體性能退化、平均產絨量和羊絨品質下降、產羔率低、養殖效益低等突出問題,內蒙古科技廳設立“超細、高繁阿爾巴斯絨山羊新品種(系)培育及高效生態養殖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科技重大專項,以恢復阿爾巴斯絨山羊優良特性為目的展開相關研究。
項目負責人劉少卿介紹,該項目利用BLUP遺傳評價技術和MOET技術,建立完善了絨山羊繁育體系,搭建了阿爾巴斯絨山羊智能化數據平臺,提出了阿爾巴斯超細型和高繁型絨山羊培育理念,制定了一系列阿爾巴斯絨山羊養殖規范和阿爾巴斯絨山羊超細型、高繁型絨山羊鑒定標準,為荒漠半荒漠草原高效生態養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外,建成了超細阿爾巴斯絨山羊育種基地和高繁阿爾巴斯絨山羊育種基地和養殖示范基地,開展草原生態建設、測草配方、光控增絨、營養調控、疫病防控等高效生態養殖方式的研究,提高絨山羊的質量,減少了草牧場的壓力,促進了生態的恢復。
劉少卿表示,項目的實施對提高內蒙古山羊絨品質、提升絨山羊繁殖率、促進由數量型畜牧業向質量型畜牧業轉變及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推廣超細、高繁阿爾巴斯絨山羊種羊和生態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效率,擴大優質絨山羊的養殖范圍,提高阿爾巴斯絨山羊絨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版權聲明:
本網僅為發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不對發表、轉載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網絡”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我們尊重并感謝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來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郵箱:tougao@qeerd.com